混合类型的《缉魂》,带来了什么?

元旦一过,电影市场再度走向沉寂。

不少片子紧瞄着春节档,市场大盘靠旧片支撑,留下了一段“空窗期”。

但就在一月中旬,《缉魂》的上线打破了电影市场的冷清局面,在行业内外都引发了热烈地探讨,颇有黑马之姿。

从影片的题材来看,《缉魂》归属在悬疑片的范畴之中。但在观众的反馈声中,却有不少悬疑“发烧友”,用“惊掉下巴”、“开年头号惊喜”等词来形容《缉魂》。

行业内也同样如此,业内编剧哈智超在观影后感慨道:“从头到尾悬念都在,不到最后一秒反转不会结束!非常惊喜的是能看到深刻的哲学讨论:关于人的生命、身体、灵魂的关系,这在华语电影里是一个很新很少见的尝试,非常棒!”

《记忆大师》导演陈正道也做出了:“非常推荐,很特别的观影感受,情感也很好”的评价。

此前,悬疑片同质化成风,是老生常谈的问题。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《缉魂》“玩”出了哪些新花样?为行业打开了怎样的窗口?就成为了更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
问题的答案,还要回归到影片中寻找。

现实感与“近未来”交织

科幻外衣下包裹东方文化

《缉魂》和市面上的国产悬疑片,都不大一样。

影片中,将时间设定在了2032年,在悬疑底色的基础上,又蒙上了一层“轻科幻”的色彩。

在2032年,RNA“人脑复制”手术取得重大突破,开始应用于临床,罹患癌症等不治之症的患者,可通过人脑复制重获新生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轻科幻的设定在《缉魂》中并不是噱头,而是与影片的悬疑主线进行了深度结合,使《缉魂》在“基因”上,就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。

同时,《缉魂》也并不是常见的一警一匪版的“猫捉老鼠”游戏。两个家庭架构起了影片的基本人物关系,也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。

轻科幻与悬疑类型的糅和、再加上情感元素的叠加,使《缉魂》在混合类型的探索上迈出了重要一步。

但在影视剧创作中,从类型创新到被大众接纳认可,还有亟需跨越的一大步。目前从观众的反馈声来看,《缉魂》已然实现了“两连跳”。追溯其根源,主要有二。

一方面,虽然《缉魂》的故事背景是在未来十年的世界,有着轻科幻的元素在。但影片中对于“近未来”和现实感关系的架构,有着独到之处。

在《缉魂》中,世界观是建立在当下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,通过“灰阶的视觉”来营造近未来感,科幻元素也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以及医疗技术领域,很好地掌控了科幻感与真实感间的火候,找准了满足观众探索欲望和击中观众共鸣情绪间的平衡点。

另一方面,《缉魂》中加入了大量的东方元素,在科幻感中融入了东方文化的底蕴,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影片维度的同时,也达成了传统文化和未来感的统一。这在国产影片中,几乎是“开天辟地”的新探索。

为什么《缉魂》“杂”而不乱?

站长统计